2021年南昌市体育运动学校质量年度报告 - 通知公告 - 南昌市体育运动学校
通知公告首页 > 校务公开 > 通知公告 > 正文
2021年南昌市体育运动学校质量年度报告
1.学校情况
1.1学校概况
   南昌市体育运动学校组建于1988年,其前身为1956年创办的南昌市少年儿童业余体校,隶属于南昌市体育局,是一所体教结合、以训练为中心、以育人为根本的全日制中等体育专业学校,正县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学校占地面积1929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45万平方米,总资产1115.13万元(不含折旧)。 学校实行“三块牌子一套人马,三支队伍统一管理,三位一体读训并重”。学校中专开设了运动训练专业,(包括体操、游泳、跳水、田径、羽毛球、乒乓球、武术、举重、篮球、摔跤、柔道、跆拳道、划船、射击等项目)。目前中专在校学生654人,今年招收新生256人比上一年度有所增加。
  建校以来,我校荣获了国家体育运动荣誉奖章,并多次获得国家和江西省训练、群体工作先进单位以及省、市级文明单位称号。2004年、2008年两次被中共南昌市委,南昌市人民政府记“集体二等功”,从2005年起连续四个周期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先后培养了奥运会冠军许艳梅、彭勃、奥运会季军何汉斌和熊国宝、钱萍、万迪中等世界冠军,以及闵春凤、李金兰、罗萍、谌欣、熊美英、欧阳鲲鹏、袁松、李诗丰、赵俊鹏等一大批优秀体育人才,被称为“冠军的摇篮”。
 
1.2学生情况
南昌市体育运动学校设有专业1个,为运动训练专业。
   现有在校注册学生756人,其中中一310人,中二251人,中三195人,共17个班级。
   2021年秋季招生人数310人,同比增长21%。毕业193人。
1.3教师队伍
南昌市体育运动学校教职员工共149人。在编教师总数30人,其中专任教师7人,文化课教师5人,专业课教师2人,双师型教师0人。所有教师均为本科学历。具备高级职称的教师8人,中级职称的教师12人,初级职称的教师10人。
1.4设施设备
2017年10月学校搬迁至位于红谷滩新区的南昌国际体育中心内办学、训练,教学、训练设施齐全,能够全员提供教学和职业技能培训的相关设备。配备了多媒体语音室、计算机、理化生实验室、图书馆等文化教学场所,以及医科所、校医室、体能馆和符合国际大赛标准的体操、游泳、田径、羽毛球、乒乓球、跳水、武术、举重、篮球等条件良好的训练场馆。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56万元,本年度无新增。其中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3884.7元。纸质图书1.4608万册。
2.学生发展
2.1学生素质
学校始终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以“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为目标,学校特别注重学生的素质培养,通过在国旗下的讲话、主题班会、黑板报等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敏锐性;进一步强化教学管理,使得学生的文化课合格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通过思想引领、活动促进、培养提高、狠抓训练,遵纪守法、文明礼仪、职业道德、心理健康教育,使得学生的专业技能保持在全省最高水平。学生毕业后除部分学生加入专业队继续训练和升入高校学习以外,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是各大体育俱乐部的抢手货。
近年来,学校着重走开门办学、体教结合的新路子,在坚持完善体校专业训练主渠道作用的同时,充分利用和发挥社会力量办学办训,在俱乐部、中小学、各类运动协会中建立训练基地,与县区开展市队区办、联合办队等尝试,对县区体校重点运动项目开展扶持等,取得了新的经验和成效,涌现一批优秀苗子。学生整体专业素质高,由于体育运动学校的特殊性,专业技能合格率95%,体质测评合格率100%,文化课合格率68%,毕业率100%。
2.2在校体验
  学校提供了国家一流的训练场地用于学生的技能培训,提供了满足教学内容的教学设施用于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设施用于学生的生活,学校还经常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学校在聘请了专业保安以外还特地强化了保卫科的职能,校领导每天24小时的值班制度为校园的安全提供了双保险。在用足了国家为职业教育一切优惠政策以外还每天给予每天35元的伙食补贴。学校有一大批爱岗敬业的的教育工作者,全心全意地为学生服务,深受学生爱戴。学生对于在校期间的学习、训练、生活满意度极高。学生在理论学习满意度、专业学习满意度、实习实训满意度、校园文化与社团活动满意度均达到90%、生活满意度95%、校园安全满意度99%、毕业生对学校满意度95%等。
2.3资助情况
为了能使每一个贫困家庭学生都能获得资助,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同时又激励自己努力学习完成学业,我们与各班主任对班级每个学生都采取调查摸底,通过调查等形式进行摸底。
受助学生确定后,为了将此项工作切实做到公开、公道、公允,对受助学生名单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张榜公示,并公示举报电话、信箱,主动接管师生及社会的监视,公示期间,未收到任何举报的信息。
公示后,我们按照省、市学生资助中心的统一要求,认真办理了我校学生资助各项工作。
2021年共办理免学费学生1070人次,共发放资助金额240.75万元;同比增长13.22%。共发放助学金54人次,资助金额5.4万元。国家奖学金1人,发放0.6万元。
学校每年还给困难学生及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家庭实际状况,帮助解决困难学生家庭中存在的问题。
 
2.4就业质量
一、毕业生总体情况
本届毕业生共193人,就业129人,其中升入高校的36人,占比27.9%。参军入伍6人。初次就业月收入3000元左右,大部分就业岗位对口专业。对口就业率51.9%。
二、本届毕业生就业主要特点
本届毕业学生人数同比略有增加。受今年疫情影响以及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就业形势和就业环境比往年改善很多,我校部分专业项目学生在体育人才市场相对紧缺,学生的选择余地比较大。所以今年的就业特点主要体现在一是专业对口率比以往有提升,基本能做到专业对口。二是部分项目学生有比较充分的余地去进行双向选择,做到企业学生都满意。三是就业巩固率比过去有明显提高,由于学校企业就业前期工作比较到位扎实,保证了学生干得好,留得住。
2.5职业发展
我校主要办学目的是培养高水平运动员、参加各级体育竞技类比赛,在没有比赛任务后,毕业的学生如何走上社会目前确实是一个难题。在大力提倡发展体育第三产业、全民参与体育健身,体育惠民的大环境下,各类体育培训机构应运而生,这也给我们学生创造了机遇。学校在狠抓教学质量和训练水平的同时,还积极拓宽学生是视野,对每一位学生进行就业前的岗位培训,除了正常的实习外,学校组织学生学习社会体育指导员和二级裁判员的相关课程,全程辅导学生参加两证考试,学生毕业时都有一个以上的二级裁判员证和社会体育指导员证。这样可以更好的运用他们所掌握的体育技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目前看来学生学习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较高。岗位迁移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正逐渐增强。
从发展的眼光看,未来几年运动训练将随着人们对高生活质量的需求,体社融合的深入,体育经济和体育产业链的延伸,就业面将不断扩大,业形势将日趋向好,运动训练和社会体育指导人员会有广泛的市场。
 
3.质量保障措施
3.1专业动态调整
本年度无调整
3.2教育教学改革
坚持以德治校、依法治校、教研兴校、质量强校的办学理念,始终坚持科学化管理、规范化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训竞技能教育,积极拓宽办学渠道,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学校广大师生奋发向上,形成了“团结奋进、求实创新、文明守纪、勤学苦练”的良好校风;“博学善教、爱生敬业、严谨创新”的优良教风;“乐学、强技、善思、笃行”的优良学风。赢得了良好的社会赞誉。
学校积极应对社会需求的变化,特别是近年来高考制度的改革,使得原本为职业教育的终端学校变成了中间学校,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了进高等院校进一步深造。学校调整了部分专业基础课,使用了部分普通高中的教材,强化了与高考接轨的理念,形成了毕业生就业有高薪,高考能上大学的新局面。学校每年都派出运动队去国外参加各种赛事,拓宽了视野,提高了技术,也为国家和学校争得荣誉。今年在我校学生参加的共获得全国冠军5个,全省冠军79个,全市冠军178个。在全省处以领先水平。
我校今年还结合中职学生实际进行了教育教学改革,由于我校毕业生高考绝大部分都是参加体育单招考试,针对体育单招考试内容教学,因此我们选择了由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组织编写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文化考试辅导用书》。
3.3教师培养培训情况
学校特别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每年拨出专项经费给教练员进行特别培训,全校教职工每年不少于一次培训。为进一步促进运动员培养效益,按照上级培训计划,文化教师参加4人市级培训,5人参加了校本培训,10人参加了省级培训。教练员共有30人参加了全市教练员培训班。
3.4规范管理情况
落实常规管理工作,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一是规范教学管理秩序,加强日常教学管理考核。教务科全体工作人员排班检查每天教师的上课情况(漏课、迟到、提前下课等)并做好记录,将记录情况作为教师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加以保存,以此确保课堂教学秩序的有序进行。
二是规范教学过程,明确教师备课、听课要求。要求教师认真备课、写好教案,教务科不定期检查(或抽查)教师的备课、听课、作业布置批改等教学活动情况,充分保证了教学工作的有序、有效性。
三是为更好地加强日常教学管理秩序,今年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对学生上课玩手机现象进行了专项整治,为了把这项工作落实好,科室人员及老师前期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制作了专门的手机袋放于讲台两侧,通过班会及家长群的方式层层进行宣讲,让学生明白沉迷手机的危害性,通过一学期来的有效工作,在这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上课玩手机现象基本得到有效控制。
四是自疫情发生以来,全体老师能把学生健康始终摆在工作的首位,通过微信、QQ、短信等各种信息平台,及时发布疫情相关知识和防控相关措施,通过科里到班主任再到班级再到每一位老师和学生,层层抓落实,做到了疫情防控的全覆盖。由于疫情发生正值学校放假时期,全体老师齐心协力较好的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防控工作任务。制作各种表格200多个,下发各类通知500多个,每天都在微信群里提醒要求家长及学生严格执行完成。自从中三、初三开学以来,老师们能坚持每天提前到校,提前想好每天该做的工作,查找可能哪些方面可能存在的不足,做到早发现早整改早落实。每天坚持到班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同时积极配合好其他科室做好相关防控工作。
五是认真组织好各级各类考试。精心组织好学生的期中、期末考试。加强对毕业班学生管理,组织学生参加中考、小学毕业考试。
六是为加强教师的自身素质建设,认真组织和督促全体教师参加教育局组织的网上及线下培训,全年共组织25名老师参加了各类专业培训。
七是搞好各项后勤服务保障工作。
总务科紧密围绕学校中心工作,以创建优质训练、教学环境和为师生员工服务为重点,认真开展各项后勤服务保障工作;在工作中坚持“强化素质,完善管理,物尽其用,杜绝浪费,服务训练,服务教学”的原则,不断开拓创新,积极提供优质的后勤服务保障。
1、加强水电管理,抓好节能降耗宣传教育工作,做好水电使用和维修工作。加强对淋浴设备的及时维护,保障了学生训练后洗澡问题。落实管理岗位责任制,对学校危房实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保障了训练安全、教学安全、生活安全。同时进一步有效遏制了长明灯、长流水、跑冒滴漏现象的发生。重点抓了节能减排工作。对校园新装部分电器实现定时控制和更换节能灯具,加强了对用水用电设施的巡视。
2、热情服务,做好日常维修工作。本着少花钱多办事的原则,在保证维修质量的前提下,力争节省开支。面对各部门提交的大量维修项目,热情接待,按章办事,修理及时,保证质量,按时完工。对重点部位,坚持检查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为训练教学解除后顾之忧。每年我校自筹部分资金对校园训练、教学、生活保障、消防设施进行了维护和添置,较好地保障了学校的正常运转。
3、严格财产管理制度,保障物质供给。全面制定和实行了内控制度。省教育厅、市教育局拨中专免学费240.75万元,同时,学校成立了采购办,负责对全校采购项目的初审、上报,较好地保证了训练教学和日常工作的顺利进行。
4、进一步加强食堂管理,注重食品安全卫生。严格执行食堂就餐管理若干规定,从供应链上强化食品安全检查,及时按照训练教学要求调整就餐时间,做到了一切为学生服务,为训练教学服务。定时对食品取样留存检验,保障了食品卫生、安全。
5、建立了校域网信息化传输。进一步抓好了学校网站建设,学校网页及时更新,信息知识完善,及时掌握工作动态。
 
3.5德育工作情况
学校教育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对未来社会理想的追求,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学习行为习惯。为此,一是要求学生一走进学校就要明白“为什么来学习”比“来学习什么”更重要这个道理,明确学习的目标和方向,从而达到积极、主动去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二是抓好学生的德育教育。学校历届班子都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根据体校学生好动的实际情况,放弃了宣教式的灌输,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活动,将德育工作贯穿在活动中。
认真抓好了学生的德育管理,经常性组织各种教育活动
一是认真做好班主任常规管理。要求班主任每天提早到班,教务科安排人员每天对班主任到岗及班级卫生、纪律等情况进行考评。
二是开展有意义的教育的活动,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
1、每月开展一次主题班会,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
2、每月出一期主题板报,对学生进行安全、法治、时事等方面的宣传教育。
3、积极参加教育局网上安排的活动,组织全体学生进行了向抗疫英雄致敬、向国旗敬礼等系列活动。
三是全年组织学生参加国家各级单项竞赛,共获得全省冠军20个,全市冠军40个。
3.6党建情况
党建方面,我校紧紧结合主题教育等要求,在完成好规定的学习内容时,进一步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党日活动,并取得实效。一年来,开展党员主题党日活动11次,38人次党员参加;专题学习5次,38人次党员参加。上法制辅导课1次,组织全体党员参观了南昌廉文化主题馆等。主题党日活动的开展,教育和引导全校党员干部树立牢固的政治意识、坚定的政治立场、严明的政治纪律、强化了政治担当,提高了对党的知识学习认知能力,促进了作风建设明显好转。邀请了学校法律顾问为职工辅导有关法律知识,为师生上法律课,使全校职工师生做到知法、守法、用法、懂法。
4.校企合作
4.1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和效果
学校的办学目的有两项:其一为奥运争光计划,培养出世界顶级的体育人才,在国际体坛上叱咤风云,为国争光;其二为全民健身计划,为基层培养体育骨干。学校全体教工一直在为学校能培养出体格强壮、心理健康、品行高尚的学生努力工作。今年,我校又与南昌电竞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主要对电子竞技运动后给人才的培训进行合作。
4.2学生实习情况
今年受疫情影响,我校学生实现顶岗实习学生总数5人。
5.社会贡献
5.1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一、加强学生技能培训,深挖学生潜能,
成功举办2021年南昌市第二期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100余名中职学员参加了本次培训。
此次培训课程,分别从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基本行为规范、工作职责、运动营养与运动减肥、青少年及职工体育健身活动指导等方面进行讲解。培训期间,全体参训学生认真听讲,增强了自身技能。
二、积极宣传开展职教周活动
为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宣传展示职业教育助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支持复工复产、促进就业创业等方面的成效,大力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进一步营造有利于“职教高地”建设和全社会关心支持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根据国务院关于设立“职业教育活动周”的决定和南昌市教育局《关于印发<2021年南昌市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教育活动周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我校5月18日启动了主题为“技能,让生活更美好!”的2021年职业教育活动周活动。
1、学党史党建带团建、进社区为民办实事
5月18日,我校由黄彦青副校长带队走进沙井街道红谷世纪花园社区,开展学党史党建带团建、进社区为民办实事暨市体校职业教育活动。
2、举办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
5月19日至20日,我校联合南昌市社会体育指导中心举办了2021年南昌市第二期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来自南昌市体育运动学校、第二体育学校、第三体育学校和南昌市广场舞协会的100余名学生参加了培训。
3、举办“迎建党百年华诞,展职教时代风采”校园开放暨职业教育体验日
为了让初中毕业生体验职业教育,感受职业教育风采,了解职业教育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拓宽毕业选择途径,5月19日至20日,我校组织开展了“迎建党百年华诞,展职教时代风采”校园开放暨职业教育体验日活动,南昌市昌东一中和南昌市第二十四中学近150余名学生和教师先后参加了活动。
5.2社会服务
学校每年由党支部、共青团牵头组织开展学生志愿者文化传承宣讲等服务,既能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又能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6.举办者履责
6.1经费
2020年学校总收入908.5万元。生均拨款12963.6元。所有政策性经费均严格按文件要求予以了落实。
6.2政策措施
优惠政策
(一)免学费:
1、农村(含县镇)学生可享受国家免学费政策。
   2、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经本人申请由教育部门审核后可享受免学费政策。
   (二)助学金: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第一、二学年经本人申请由教育部门审核后可享受2000元/年国家助学金补助。
 
7.特色创新
到2022年,学校学生初次就业率和总体就业率稳居全省同类学校前列,学生获全国体育竞赛进入第一梯队,全省体育竞赛金牌和奖牌总数第一,总体就业率达 95%以上,就业对口率达 85%以上;学生获取“双证书”比例达100%;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率达95%以上。
专业建设:到 2022年,学校专业在运动训练中,力争增设1-2个体育竞技及体育产业类方向;重点建设运动训练方向群;建设好1个省级特色专业。
 
8.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存在问题主要表现为:
  1、需进一步整合德育资源,不断形成工作合力。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招收的学生成绩较差,学习态度、行为习惯均与普通高中学生均有很大差距。学生家长也多为外出务工人员,自身素质一般不高,学生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2、需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整体素质。教练员结构不合理,新老比例失调,科学选材与训练力度还有待加强。教学方法与训练模式有待进一步改进,人才质量与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我校专业教师较缺,特别是市场需求低的项目专业尤为突出;高级“双师型”教师、一专多能教师偏少,师资队伍结构有待优化,层次、素质有待提升。
  3、需进一步加大招生力度,不断探索培养途径,不断总结最近几年招生工作的成败得失,完善招生机制。加大宣传力度,多渠道多角度开展宣传,扩大宣传覆盖面。认真研究未来的招生形势,有针对性地提前预谋下年度招生宣传的重点区域、时间、方式,力争招生有新的突破。
 
改进措施如下:
  我校根据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提出:“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系统培养、多样成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国际合作、开放创新”等五项基本原则和办学思路,确定改进措施。
  1、要抓住“十四五”新的发展机遇期,遵照国家和省有关文件的指示精神,进一步增强办学综合实力和管理水平,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推进学校创新发展、优质发展;
  2、要以学校发展为核心利益,以“校企合作”和“校校合作”为双翼,不断地提高推进科学发展、破解突出问题的能力和水平,不断巩固和扩大学校发展所取得的成果,为全面完成“十三五”建设目标而努力奋斗。
3.进一步增加经费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多渠道筹措资金,增加收入。不断整合实训资源,加大重点实训基地的投入,为国家、省队培养和输送高水平更多更好的体育后备人才。